-
人民日报:中国互联网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20多年前,大多数网民通过拨号上网,甚至要懂专门的程序语言,如今,从陆地边陲到千里海岛,网络信号全天候覆盖。“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及其催生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极大降低了网络的使用门。来源:人民日报时间: 2020-06-04 15:14:00
-
为何出台?向谁申报?违反规定将面临哪些处罚?一图看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应当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而没有申报的,或者使用网络安全审查未通过的产品和服务,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处采购金额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时间: 2020-06-04 09:22:00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施行以来 各地网信部门有哪些举措值得关注?《规定》的出台,旨在维护亿万民众共同的网络精神家园,而维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不仅要有顶层设计、总体谋划,也要夯实群众基础,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两个多月来,各地网信部门有哪些举措值得关注?来源: 中国网信网时间: 2020-06-02 15:07:00
-
打着科普旗号传谣却难惩处 专家:是时候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此次疫情期间,新媒体上出现的许多传播力、影响力巨大的抗疫科普作品,在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科学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网上传播的各类伪科学谣言,引发公众恐慌,却找不到追责和执法的法律依据。来源:科技日报 新华网客户端时间: 2020-05-29 09:18:00
-
制定“反网络暴力法”的议题再次被热议:用法治铁腕严惩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已呈愈演愈烈之势,当中既有网民非理性情绪的野蛮生长,也有不法分子以谋利为目的,恶意雇水军写黑稿带节奏。近一段时间以来接连发生了一些事件,从张文宏的粥到papi酱的娃,令人感到无所适从。一些日常的人和事,却有可能莫名其妙地激怒一票围观网民,毫无规律可循;网络空间的坑也一次次超乎常理,谁都无法预知踩雷的边界在哪,动辄得咎。来源:科技日报 人民网时间: 2020-05-28 10:11:00
-
我们时常疑惑,为何每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总有谣言出现?谣言带有很大的偏激性、片面性,会放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一些负面信息,引发情绪共振,进而导致人们更恐慌、更焦虑,出现悲观、失望、愤怒等各种消极情绪,同时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和应对方式,导致各种非理性行为,强化心理失衡,加剧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0-05-27 14:50:00
-
202025/06AI赋能、萌芽启航,2025年度青岛市网络举报辟谣宣传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全面升级!AI赋能、萌芽启航,2025年度青岛市网络举报辟谣宣传优秀作品征集活动全面升级!
-
062025/06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5月辟谣榜发布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5月辟谣榜发布
-
122025/05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4月辟谣榜发布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4月辟谣榜发布
-
142025/04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发布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3月辟谣榜发布
-
112025/03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2月辟谣榜发布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2月辟谣榜发布
-
112025/02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1月辟谣榜发布山东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5年1月辟谣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