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毛泽东与黄河的未了情缘毛泽东一生非常爱读“有字之书”,也十分重视读“无字之书”。他把读“有字之书”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他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的“无字之书”,坚持不懈,始终不渝,垂老不倦。然而,有一本“无字之书”是毛泽东一直想读、到晚年仍没能读完,成为未了情缘。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12 17:04:21
-
10万老物件勾勒的“税事”春秋和家国“印迹”商鞅方升是我国古代征税纳税的重要物证之一。作为迄今为止商鞅变法的唯一一件实物遗存,商鞅方升为当时田亩丈量、赋税征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地处西北边陲的秦国摆脱了纳税之困,撑起了“虎狼之师”兼并天下诸侯的历史进程。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12 17:04:21
-
“党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湖北省来凤县一栋职工宿舍楼,位于二楼的一间房,小格子木窗,钢筋防盗网……一切都保留着上世纪80年代初建成时的样子。这便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家。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11 17:30:00
-
百年前最浪漫自勉:他自喻“黄昏之贼”,“窃取”光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抱着学习新思想、寻找改造中国途径的目的,不畏艰辛,毅然选择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5月9日,一批青年在上海杨树浦码头准备登船,这是第15批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当中,有一位19岁的重庆青年,名叫赵世炎。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11 17:10:00
-
延安——红色圣地旧貌换新颜延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有着重要地位。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进入新时代,宝塔山下的革命圣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07 17:22:35
-
保卫黄河: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首凝聚着冼星海毕生艺术才华和音乐创作热情的不朽音符,激越澎湃地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高坡上、在宝塔山下、在延河岸边……喷薄唱响地奔涌而出的时候,那歌声是多么的嘹亮而铿锵有力,那号角是何等的恢宏而震撼人心!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时间: 2022-05-07 17:22:35